螺钿珠光映笑靥,春风拂槛颂芳华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丰富住宿生课余生活,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,学校宿舍举办“非遗传情·感恩有您”主题手作活动。住宿生在学生科宿管老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,以千年螺钿技艺制作精美工艺品,赠予母亲、师长及学校工作人员,以传统文化为纽带,架起家校社联动的暖心桥梁,共度温馨节日。
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彩贝闪烁。同学们围坐一圈,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宿管老师的讲解与演示。螺钿,这一古老而精湛的非遗技艺,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巧手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一片片薄如蝉翼的贝壳,经过切割、打磨、镶嵌等工序,逐渐在同学们手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。
“这不仅是一次手工制作的体验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”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地说,“通过亲手制作螺钿作品,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深度,也更加理解了女性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。”
“谁言螺钿无言语,片片皆含反哺情”,活动特设“三春晖”感恩专场。勤俭道校区开通“贝光传亲情”网络连线,学生手持螺钿胸针诵读《游子吟》,网络屏幕另一端母亲们眼睛里泛起的泪光与螺钿光泽交相辉映,家校温情在云端流淌;古北道校区突出“师恩如贝”,老师们收到学生精心制作的螺钿礼物感叹道:“指尖闪耀的贝母,让我看见教育的光华”;灵隐道校区的“真心如贝”感恩环节,学生将亲手制作的螺钿礼物赠予宿舍保洁阿姨,保洁阿姨捧着学生们的心意,哽咽感叹:“这既是手艺传承,更是美德接力。”
同学们纷纷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送给了母亲、老师、保洁阿姨等身边的女性,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她们的感恩与祝福。这些作品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,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寄托。
贝光流转间,这场非遗活动悄然织就一张协同育人网:家庭播下感恩的种子,学校灌溉文化的养分,社会提供实践的土壤。此次活动是学校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的一次生动实践。学校积极整合资源,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,宿舍成为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的新阵地。通过亲手制作礼物,同学们学会感恩与关爱,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。正如诗句所云: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。本次活动将如春雨般滋养着学生的心灵,在传授技艺的同时,也播撒下爱与感恩的种子。
撷取非遗千载韵,织就人间四月天。当非遗手作承载着感恩之心走出校门,当家校社在文化传承中同频共振,这场春日里的非遗之约,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,更在学生心中播下知恩、感恩、报恩的种子,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“春日和鸣”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,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“教联体”建设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。